中國最智慧商人(商人智慧書)
xj
2023-08-23
中國人經商的歷史源遠流長,其商業文化博大精深,在漫長的商業活動中逐漸培育出中國商人“秘而不宣”的經營謀略,歸納起來為“經商十訣”。
一、知地取勝,擇地生財
兵法云:“夫地形者,兵之助也。料敵制勝,計險厄,遠近,上將之道也。知此而用戰者必勝,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?!笨梢姷匦螌ψ鲬鹬匾?,為將者不可不察也。經商如作戰,商場如戰常經商者如指揮千軍萬馬之將帥,智慧的將帥往往會占據有利的地形,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。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范蠡,更是深諳此道。他以戰略家的眼光,認為陶地為“天下之中,諸侯四通”,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。遂選陶地為營銷點,果然,十九年間他三致千金,成為世賈,“陶朱公”的美稱也由此而飲譽古今,留名青史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中所載,秦國滅了趙國以后,實行了移民政策,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,不愿搬遷,要求留在原地,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“紋山之下”,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民風淳厚,居民熱衷于買賣,商業易于發展。幾年后,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。這種 “不惟任時,且惟擇地”的觀念已為后世商人所接受?!盎醋竺?,竹西佳處”的江蘇揚州,地處南北要沖,交通發達,水運便利,貨往頻繁。其地膏沃,有茶、鹽、絲、帛之利,眾多商人紛至沓來,一時商賈云集,秦商、晉商在這里定居經營。有名的徽商也就是從這里開始起步,稱雄江湖。
二、時賤而買,時貴而賣
范蠡和商祖白圭認為,“時賤而買,雖貴已賤;時貴而賣,雖賤已貴。”強調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機,把握時機,不失時機地買進賣出。商業的利潤源于買賣的差價。一旦發現買賣的時機一到,則要“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”,當機立斷。魏文侯時,國人注重農耕,而白圭卻樂于觀時機的變化。糧食豐收時他買進谷物,賣出絲漆。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,售出糧食。他曾說:“我做買賣,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計謀,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于判斷,還能像商鞅執法那樣說到做到。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,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,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舍,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。所以,這種人跟我學經營之道,我也不會教他的。”這段話,把他掌握賤買貴賣時機的“時斷”與“智斷”闡述得淋漓盡致。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,都被后世商人所稱道。他憑著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,精心經營,以至家累千金。
三、見端知未,預測生財
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,為雪亡國之恥,終日臥薪嘗膽,勵精圖治,當得知吳國大旱,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。第二年,吳國糧食奇缺,民不聊生,饑民食不裹腹,怨聲載道,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??嘈娜?,天不負。越王終成霸業,躋身“春秋五霸”之列。這里越王勾踐作的是一樁大買賣,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,而是一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。是商賈之道在政治上運用的成功典范?!兑膱灾尽份d,宋朝年間,有一次臨安城失火,“殃及魚池”,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,但是他沒有去救火,而是帶上銀兩,網羅人力出城采購竹木磚瓦、蘆葦椽桷等建筑材料。火災過后,百廢待興,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,此時,裴氏商人趨機大發其財,賺的錢數十倍于店鋪所值之錢,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。“管中窺豹,略見一斑”,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干涸的源泉,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。
四、薄利多銷,無敢居貴
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,“貴上極則反賤,賤下極則反貴”,主張“貴出如糞土,賤取如珠玉”。司馬遷說過:“貪買三元,廉買五元”,就是說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%,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%?!队綦x子》中記載:有三個商人在市場上一起經營同一種商品,其中一人降低價格銷售,買者甚眾,一年時間就發了財,另兩人不肯降價銷售,結果獲的利遠不及前者。漢高祖劉幫的謀士張良,早年從師黃石公時,白天給人賣剪刀,晚上回來讀書,后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,就把剪刀分成上、中、下三等,上等的價錢不變,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一文錢,下等的少兩文錢。結果,只用了半天的時間,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,賺得錢比往日多了一倍,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,所以民間有句諺語:張良賣剪刀——貴賤一樣貨。
五、雕紅刻翠,留連顧客
《燕京雜記》中載:“京師市店,素講局面,雕紅刻翠,錦窗繡戶?!庇械牡赇佌信聘邞遥胍辜壹议T口點起了五光十色的錦紗燈籠,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晝。有的店鋪擺掛商品宣傳字畫,張掛名人書畫,附庸風雅。以此來升華店鋪的品位與提高顧客的回頭率。還有些茶肆、飯館、酒店中特意安排有樂器演奏和評書為客人助興。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,只要顧客一進店坐下,伙計立刻前來問顧客所需,“盡合諸客呼索指揮,不致錯誤”。經營者們深深懂得豪華的裝飾,反映一個店鋪的實力,于是店堂設計畫柱雕梁,古色古香,金碧輝煌,極盡鋪陳之能事,以迎合達官巨賈、貴婦名媛“以求高雅”的消費心理。在服務上進門笑臉相迎,出門點頭送行。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貴典雅的裝飾,使眾多顧客“如坐春風”,“一見鐘情”,從而留連忘返、百顧不厭。 六、以義為利,趨義避財
清朝年間,有一商人名舒遵剛,精榷算,善權衡。經商之暇,喜讀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,把書中的義理運用于經商之中,他曾說:“錢,泉也,如流泉然”。他還說:“對人言,生財有大道,以義為利,不以利為利,國且如此,況身家乎。”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誡他的繼承者說:“財自道生,利緣義齲”以此嚴于律己,做到 “視不義富貴若浮云?!弊釉唬骸熬訍圬?,取之有道”。以義取利,德興財昌,舍義取利,喪失了“義”也得不到“利”,為商者應深以誡之。“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,積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?!比绻粋€經營者有長期的理性和智慧,他必不會用惡劣、卑鄙之手段去獲利;用惡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,最終將會失去已獲的利潤。
七、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
《韓非子·五蠢》中說:“鄙諺曰:‘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’,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?!边@里強調了一個“善”字。資金不足,必須善于使用,使用的目的也是獲利,唯有資金與商品流通不息,才能使利潤滾滾而來。對待商品要做到“務完物”,即貯藏的貨物要完好,“腐敗而食之貨勿留” ;處理資金要做到“無息幣”,即指貨幣不能滯壓,“貨幣欲其行如流水”,貨幣和商品流通了,買賣就活了。宋代的沈括舉例說:十萬元資金倘不周轉,“雖百歲故十萬也”,如果貿而流通,加快周轉,“則利百萬矣”。
八、奇計勝兵,奇謀生財
兵家常說:“將三軍無奇兵,未可與人爭利”,“凡戰者,以正合,以奇勝”。司馬遷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中說:“治生之正道也,而富者必用奇勝?!睍羞€列舉了賣油脂的雍伯、賣肉制品的濁氏等商人,他們都是掌握一技之長,經營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。后世的“張小泉剪刀鋪”亦然。清代山西太谷縣一個曹氏商人,有一年看到高梁長得莖高穗大,十分茂盛,但他覺得有些異樣,隨手折斷幾根一看,發現莖內皆生害蟲。于是,他連夜安排大量收購高梁。當時一般人認為豐收在望,便庫存高梁大量出手。結果高梁成熟之際多被害蟲咬死,高梁欠收。而曹氏商人卻奇計獲利。
九、居安思危,處盈慮方
《書經》有云:“居安思危,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?!薄稘h書·息夫躬傳》有言:“天下雖安忘戰必危。”商人李祖理“精理精勤,竹頭木屑之微,無不名當于用,業以日起,而家遂燒”。秦末有位任氏商人“折節為儉”,要求家人“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、食、肉”。古人關于經商理財的記載中還有:“生意要勤快,切勿懶惰,懶惰則百事廢;用度要節儉,切勿奢華,奢華則錢財竭”。由此可見,經商者居安思危,勤儉為尚。“處乎其安,不忘乎其?!?。少一些安樂,多一份憂患,將使經商者進入佳境。
十、擇人任勢,用人以誠
孫子曰:“計利以聽,乃為之勢,以佐其外。勢者,因利而制權也。故善戰者,必求之于勢,不責于人,故能擇人而勢”。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位齊國的商人叫刀閑。當時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頭腦靈活的人做事,惟獨刀氏專門使用這種人,并給以豐厚的報酬和充分的信任,放手大膽地讓他們去干,這些雇工干得十分賣力,也非常出色。明代蘇州有個叫孫春陽的雜貨店,其店分為南北貨房、海貨房、腌臘房、醬貨房、蠟燭房,“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,自往各房發貨,而管總者掌其綱。一日一小結,一年一大結。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間二百多年,子孫尚食其利,無他姓頂代者?!毕裉K州這個店鋪林立之地,孫春陽的雜貨房生意竟然能興盛二百多年,其成功之奧秘當得益于用人以誠,店規之嚴。清道光年間的黔商胡榮命在江西經商50余年,由于他以誠待人,童叟無欺,名聲大著,晚年罷業回鄉,有人要求“以重金賃其肆名”,他一口回絕,并說:“彼果誠實,何籍吾名也!”可見,“誠信為本”是中國人經商的傳統美德。
古代最有經商智慧的是范蠡嗎?漫漫歷史長河中,英才輩出,春秋戰國時期更是人才濟濟。中國很多的思想源頭都起源于那個時期,孔子,儒家學派的創建者;老子,道家學派的創建者;墨子,墨家的代表人物,韓非子,法家的代表人物等等。 傳奇經商人才范蠡也是那個時期的佼佼者,他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商業學家了,他的經商之道是很值得現代企業學習和借鑒的。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細細道來。
范蠡的生世
范蠡生于楚國的一個窮苦人家,家境貧寒的他從小聰慧過人,他飽覽群書,熱愛學習。青年時期的他思想獨特,甚至被他周邊的朋友稱為“另類”,因為對于一件同樣的事情,他看得比別人深刻透徹,更能抓住這件事的核心,這樣才是可以成大事的模樣。
范蠡的為官之道
范蠡在年輕的時候就想干一番大事業,可是當時他所在的楚國國君殘暴易怒,國家治理的可謂一塌糊涂,朝政混亂,宦官勾結,很多像范蠡這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·········于是他決定離開楚國,投奔越國。吳國打敗越國之后,勾踐成為了吳王的俘虜,范蠡陪越王臥薪嘗膽,共患難,睡草席,食粗糧等等。吳王很賞識范蠡,希望他可以留在吳國,為吳國效力,范蠡拒絕了。他的仁義忠誠值得現代很多人學習。
后來,勾踐從吳國回到越國,開始養兵蓄冷,范蠡盡心輔助勾踐,后來有了天時,地力,人和,他勸越王出兵攻打吳國并一舉得勝。越王封范蠡為上將軍,一人之下,萬人之下。與勾踐日夜相處的范蠡深知勾踐是一個可共患難,但不是能共享福的人,于是他毅然決然的決定辭官歸去。勾踐許諾說愿意用一半江山換取他的留下,范蠡還是決定辭官離開。
事實證明,范蠡是個聰明人,他走后,好幾個開國功臣都被勾踐殘暴的殺害了。有得必有失,有取必有得,做人做事亦是如此,我們要懂得取舍,無論是看物還是看人都全面,透徹。范蠡對君忠誠,有謀略,并且懂得給自己留后路,從政就是需要有他這樣的大智慧,為商也是。
范蠡的從商經歷
范蠡攜妻兒先到的齊國,給自己改了一個名字---鴟夷子皮,從此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。范蠡是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人,他花錢買了海邊的土地,勤于耕種,同時下海經營海產物。他對雇工慷慨,照顧有佳,他的員工愿意為他工作,不過幾年時間,他就成為了當地的富人,他救濟窮人,為人善良。在經商方面,他很有自己的想法,薄利多銷,誠信合作,他在開春的時候與農民,商人簽訂商品收購條約,條約規定:如果到年末的時候,價格上漲的話就按照時常的評價售價收購商品,價格暴跌的話就按照合同價格收購。這種條約收購會他贏得了很多穩定的合作伙伴。
現在生活中,很多企業合作也是很看重條約的,也很看重誠信,企業的規模可以不大,但一定要靠譜,信得過。這樣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,愿意幫助的伙伴會很多,資金周轉方便也會容易很多。
范蠡的事跡傳到齊國國君的耳朵里,國君讓范蠡做齊國的宰相。他為政期間,大力發展齊國的經濟,開通與周邊國家的商貿,在他的努力下,齊國經濟達到高度繁盛。三年之后, 他功成名退,再次選擇了辭官歸去。
很多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并不能正確地做出決定,可能會被眼下的利益沖昏了頭腦,一味地往前進,從而栽了跟頭,吃了大虧。經營也是同樣的道理,不能一直追求盈利,盲目地去擴大企業規模,忘了初心,得不償失。
傳奇人物之所以被稱為傳奇,是因為他們即使平凡也能創造奇跡。范蠡散盡他的家產之后,來到了陶地,這次他又改了一個名字,朱公。新的名字新的開始,朱公從零開始,他發現陶地是一個適合經商的好地方,四通八達,交通便利,通往各處。于是他開始利用這種地理條件,開始了他的新的一輪經商致富之路,在他的推動下,陶地成了齊國的富商之城,商貿樞紐。
范蠡的經商之道
商圣這個稱呼是后人對于他的敬畏和他一生的精辟總結,范蠡首先從事的是農業,中國古代是小農經濟,農業是國之大本。范蠡認為天時是農業發展的依據,其次是地利,莊稼的收成好壞與天時有著很大的關聯,而農作為商品之本,它的價格波動極大地影響著其他商品的價格,這也是當時市場的自然規律,他認為要在合適的時節賣符合買賣規律的商品,如水災時賣車,旱災時賣船·······
價格不會一直無限的上漲,有漲必有跌,一件商品漲到一定的極限它就會走下坡路,這也是現代經濟學經常強調的價格波動規律。所以聰明的范商人提出要在物品價格極低時大量買入,等到價格上漲的時候全部賣出。他不會一直囤積在手中,因為價格不會無限上漲,要適時拋出
[img]中國古代商人最智慧的經商十訣是什么?中國人經商的歷史源遠流長,其商業文化博大精深,在漫長的商業活動中逐漸培育出中國商人“秘而不宣”的經營謀略,歸納起來為“經商十訣”。
一、知地取勝,擇地生財
兵法云:“夫地形者,兵之助也。料敵制勝,計險厄,遠近,上將之道也。知此而用戰者必勝,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?!笨梢姷匦螌ψ鲬鹬匾?,為將者不可不察也。經商如作戰,商場如戰常經商者如指揮千軍萬馬之將帥,智慧的將帥往往會占據有利的地形,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。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范蠡,更是深諳此道。他以戰略家的眼光,認為陶地為“天下之中,諸侯四通”,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。遂選陶地為營銷點,果然,十九年間他三致千金,成為世賈,“陶朱公”的美稱也由此而飲譽古今,留名青史?!妒酚洝へ浿沉袀鳌分兴d,秦國滅了趙國以后,實行了移民政策,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,不愿搬遷,要求留在原地,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“紋山之下”,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民風淳厚,居民熱衷于買賣,商業易于發展。幾年后,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。這種 “不惟任時,且惟擇地”的觀念已為后世商人所接受?!盎醋竺?,竹西佳處”的江蘇揚州,地處南北要沖,交通發達,水運便利,貨往頻繁。其地膏沃,有茶、鹽、絲、帛之利,眾多商人紛至沓來,一時商賈云集,秦商、晉商在這里定居經營。有名的徽商也就是從這里開始起步,稱雄江湖。
二、時賤而買,時貴而賣
范蠡和商祖白圭認為,“時賤而買,雖貴已賤;時貴而賣,雖賤已貴?!睆娬{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機,把握時機,不失時機地買進賣出。商業的利潤源于買賣的差價。一旦發現買賣的時機一到,則要“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”,當機立斷。魏文侯時,國人注重農耕,而白圭卻樂于觀時機的變化。糧食豐收時他買進谷物,賣出絲漆。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,售出糧食。他曾說:“我做買賣,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計謀,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于判斷,還能像商鞅執法那樣說到做到。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,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,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舍,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。所以,這種人跟我學經營之道,我也不會教他的?!边@段話,把他掌握賤買貴賣時機的“時斷”與“智斷”闡述得淋漓盡致。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,都被后世商人所稱道。他憑著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,精心經營,以至家累千金。
三、見端知未,預測生財
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,為雪亡國之恥,終日臥薪嘗膽,勵精圖治,當得知吳國大旱,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。第二年,吳國糧食奇缺,民不聊生,饑民食不裹腹,怨聲載道,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??嘈娜?,天不負。越王終成霸業,躋身“春秋五霸”之列。這里越王勾踐作的是一樁大買賣,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,而是一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。是商賈之道在政治上運用的成功典范?!兑膱灾尽份d,宋朝年間,有一次臨安城失火,“殃及魚池”,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,但是他沒有去救火,而是帶上銀兩,網羅人力出城采購竹木磚瓦、蘆葦椽桷等建筑材料?;馂倪^后,百廢待興,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,此時,裴氏商人趨機大發其財,賺的錢數十倍于店鋪所值之錢,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?!肮苤懈Q豹,略見一斑”,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干涸的源泉,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。
四、薄利多銷,無敢居貴
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,“貴上極則反賤,賤下極則反貴”,主張“貴出如糞土,賤取如珠玉”。司馬遷說過:“貪買三元,廉買五元”,就是說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%,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%?!队綦x子》中記載:有三個商人在市場上一起經營同一種商品,其中一人降低價格銷售,買者甚眾,一年時間就發了財,另兩人不肯降價銷售,結果獲的利遠不及前者。漢高祖劉幫的謀士張良,早年從師黃石公時,白天給人賣剪刀,晚上回來讀書,后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,就把剪刀分成上、中、下三等,上等的價錢不變,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一文錢,下等的少兩文錢。結果,只用了半天的時間,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,賺得錢比往日多了一倍,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,所以民間有句諺語:張良賣剪刀——貴賤一樣貨。
五、雕紅刻翠,留連顧客
《燕京雜記》中載:“京師市店,素講局面,雕紅刻翠,錦窗繡戶。”有的店鋪招牌高懸,入夜家家門口點起了五光十色的錦紗燈籠,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晝。有的店鋪擺掛商品宣傳字畫,張掛名人書畫,附庸風雅。以此來升華店鋪的品位與提高顧客的回頭率。還有些茶肆、飯館、酒店中特意安排有樂器演奏和評書為客人助興。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,只要顧客一進店坐下,伙計立刻前來問顧客所需,“盡合諸客呼索指揮,不致錯誤”。經營者們深深懂得豪華的裝飾,反映一個店鋪的實力,于是店堂設計畫柱雕梁,古色古香,金碧輝煌,極盡鋪陳之能事,以迎合達官巨賈、貴婦名媛“以求高雅”的消費心理。在服務上進門笑臉相迎,出門點頭送行。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貴典雅的裝飾,使眾多顧客“如坐春風”,“一見鐘情”,從而留連忘返、百顧不厭。 六、以義為利,趨義避財
清朝年間,有一商人名舒遵剛,精榷算,善權衡。經商之暇,喜讀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,把書中的義理運用于經商之中,他曾說:“錢,泉也,如流泉然”。他還說:“對人言,生財有大道,以義為利,不以利為利,國且如此,況身家乎?!被罩萆倘死畲箴└嬲]他的繼承者說:“財自道生,利緣義齲”以此嚴于律己,做到 “視不義富貴若浮云?!弊釉唬骸熬訍圬敚≈械馈?。以義取利,德興財昌,舍義取利,喪失了“義”也得不到“利”,為商者應深以誡之?!胺e善之家,必有余慶,積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?!比绻粋€經營者有長期的理性和智慧,他必不會用惡劣、卑鄙之手段去獲利;用惡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,最終將會失去已獲的利潤。
七、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
《韓非子·五蠢》中說:“鄙諺曰:‘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’,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。”這里強調了一個“善”字。資金不足,必須善于使用,使用的目的也是獲利,唯有資金與商品流通不息,才能使利潤滾滾而來。對待商品要做到“務完物”,即貯藏的貨物要完好,“腐敗而食之貨勿留” ;處理資金要做到“無息幣”,即指貨幣不能滯壓,“貨幣欲其行如流水”,貨幣和商品流通了,買賣就活了。宋代的沈括舉例說:十萬元資金倘不周轉,“雖百歲故十萬也”,如果貿而流通,加快周轉,“則利百萬矣”。
八、奇計勝兵,奇謀生財
兵家常說:“將三軍無奇兵,未可與人爭利”,“凡戰者,以正合,以奇勝”。司馬遷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中說:“治生之正道也,而富者必用奇勝?!睍羞€列舉了賣油脂的雍伯、賣肉制品的濁氏等商人,他們都是掌握一技之長,經營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。后世的“張小泉剪刀鋪”亦然。清代山西太谷縣一個曹氏商人,有一年看到高梁長得莖高穗大,十分茂盛,但他覺得有些異樣,隨手折斷幾根一看,發現莖內皆生害蟲。于是,他連夜安排大量收購高梁。當時一般人認為豐收在望,便庫存高梁大量出手。結果高梁成熟之際多被害蟲咬死,高梁欠收。而曹氏商人卻奇計獲利。
九、居安思危,處盈慮方
《書經》有云:“居安思危,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”《漢書·息夫躬傳》有言:“天下雖安忘戰必危?!鄙倘死钭胬怼熬砭冢耦^木屑之微,無不名當于用,業以日起,而家遂燒”。秦末有位任氏商人“折節為儉”,要求家人“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、食、肉”。古人關于經商理財的記載中還有:“生意要勤快,切勿懶惰,懶惰則百事廢;用度要節儉,切勿奢華,奢華則錢財竭”。由此可見,經商者居安思危,勤儉為尚?!疤幒跗浒?,不忘乎其?!?。少一些安樂,多一份憂患,將使經商者進入佳境。
十、擇人任勢,用人以誠
孫子曰:“計利以聽,乃為之勢,以佐其外。勢者,因利而制權也。故善戰者,必求之于勢,不責于人,故能擇人而勢”。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位齊國的商人叫刀閑。當時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頭腦靈活的人做事,惟獨刀氏專門使用這種人,并給以豐厚的報酬和充分的信任,放手大膽地讓他們去干,這些雇工干得十分賣力,也非常出色。明代蘇州有個叫孫春陽的雜貨店,其店分為南北貨房、海貨房、腌臘房、醬貨房、蠟燭房,“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,自往各房發貨,而管總者掌其綱。一日一小結,一年一大結。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間二百多年,子孫尚食其利,無他姓頂代者?!毕裉K州這個店鋪林立之地,孫春陽的雜貨房生意竟然能興盛二百多年,其成功之奧秘當得益于用人以誠,店規之嚴。清道光年間的黔商胡榮命在江西經商50余年,由于他以誠待人,童叟無欺,名聲大著,晚年罷業回鄉,有人要求“以重金賃其肆名”,他一口回絕,并說:“彼果誠實,何籍吾名也!”可見,“誠信為本”是中國人經商的傳統美德。
中國最聰明的商人,沈萬三能夠排第幾?在中國古代,雖然商人的位置十分低下,但是在中國古代依然存在很多能力很強、十分著名的商人。根據歷史上的統計,我們會發現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商人一共有八位,其中有一位叫做沈萬山。而沈萬山這八位商人之中僅僅排行第三。排名第一的正是我國春秋時期十分著名的商人范蠡。由此可見,在中國古代,商人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。
一、范蠡
范蠡這個名字,相信大家都會想起,他不僅僅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商人,還是春秋戰國時期十分出色的軍事家。雖然在范蠡的時候,他家里面是十分貧窮的,但是他一路憑借的自己的能力學會經商。后來就通過兩三次經商的經歷,讓自己變成了春秋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富商。后來他不惜散盡自己的財產,幫助越王勾踐復興國業,最終導致他的名聲一夜成名。
二、呂不韋
然而在中國歷史上的八位商人之中排行老二就是大家熟悉的呂不韋。呂不韋跟范蠡一樣從小就開始經商,他憑借著自己聰明的腦袋以及一些經商的計策,讓自己成為了秦國時期十分有名的商人。后來他是為了幫助秦皇嬴政實現統一六國的偉大夢想,做出了很大的犧牲,但是最后卻是被人家陷害,導致死亡的。
三、沈萬山
沈萬山在中國歷史上的八位商人之中排行第三名。而沈萬山跟呂不韋以及范蠡都有所不同,沈萬山并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。他只是因為生活在了周莊這一個寶地。他利用周莊的交通發達這一個條件,他開始了一些海上進行商業活動,從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。最終,沈萬山成了了江南地區的赫赫有名的商人。
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“中國最智慧商人(商人智慧書)”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!轉載請注明來
來探秘,本文標題:中國最智慧商人(商人智慧書)
本文地址:
/shijiezhizui/41985.html
標簽: 中國最智慧商人(商人智慧書)
- 上一篇:
- 下一篇: 中國最瘋狂基建游戲(中國基建狂魔游戲)
- 熱門文章
- 隨機tag
-
端午快樂還是安康難倒了無數人 人妻控是什么意思 吳錫豪是電影《跛豪》的原型 睡蓮的花語是什么 東北三省是哪三省 地球到火星的距離(地球到太陽的距離) 哪些飲料是綠色的 中國最霸氣臺風名字(中國最霸氣臺風名字有 老一輩堅信鬼神存在(以為自己遇見過) 錄的組詞(錄的組詞和部首) 中國最老牌的風油精(老牌風油精什么牌子) 圖窮匕見的主人公是誰(毛遂自薦的主人公是 英文名女生(英文名女生簡單好聽) 中國什么材料最賺錢最穩定(什么建筑材料最 816地下核6萬人都死了(816地下核6 屋脊六獸(屋脊上的神獸叫什么) 中國最恐怖最嚇人的電影(中國最恐怖最嚇人 老外講故事·另眼觀盛會(15) 安慶公主是禿頭嗎安慶公主照片來揭秘 抖音和抖音極速版有什么區別 得名于特殊的生理結構(主要由生活習慣引起 1976年(傷亡達九十多萬) 世界上最細最長蜈蚣(世界上最長的蜈蚣是什 3個字的網名(好聽網名2字)